一、行業背景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與環保標準日益嚴格,污水處理廠數量不斷增加,處理規模持續擴大。據生態環境部發布數據顯示,全國納入排放源統計調查的污水處理廠共有14637家,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能力為33466.7萬噸/日,運行費用為1367.9億元。
然而,污水處理行業的能耗優化一直是個問題。在“雙碳”目標驅動下,降低污水處理廠能耗、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迫在眉睫。傳統污水處理廠能耗管理粗放,設備運行缺乏精準調控,能源浪費現象普遍,急需引入先進的能耗監測管理系統,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二、需求分析
能耗實時監測與可視化:污水處理廠設備眾多,包括水泵、鼓風機、攪拌器等,各設備能耗情況復雜。需實時監測各設備及整體能耗數據,以直觀形式呈現,如通過能耗趨勢圖、設備能耗占比餅圖等,方便管理人員快速掌握能耗狀況,及時發現能耗異常設備或環節。
節能優化策略制定:依據實時能耗數據與污水處理工藝特點,制定針對性節能策略。例如,根據污水流量、水質變化,動態調整水泵、鼓風機運行頻率,避免設備空轉或過度運行。同時,分析不同季節、時段能耗規律,優化設備運行組合,實現節能運行。
故障預警與能耗關聯分析:設備故障常導致能耗異常增加。需要建立故障預警機制,通過監測設備運行參數,如溫度、振動、電流等,提前預測故障發生。并關聯分析故障與能耗數據,明確故障對能耗的影響,為設備維護與節能管理提供依據。
能耗數據深度分析與決策支持:對長期積累的能耗數據進行深度挖掘,分析能耗與污水處理量、水質處理效果、設備運行時間等因素的相關性。為設備更新改造、工藝優化、運營管理策略制定提供數據支撐,助力企業實現精細化管理,降低能耗成本。
多部門協同與遠程管理:污水處理廠涉及運行、維護、管理等多個部門,需實現能耗數據共享與協同工作。同時,管理人員能夠通過移動端或遠程終端隨時隨地查看能耗數據、下達指令,提高管理效率。
三、方案架構

感知層:在水泵、鼓風機、電機、照明設備等主要耗能設備上安裝智能電表、水表、熱量表等儀表,并在在設備關鍵部位,如電機軸承、泵體外殼安裝溫度傳感器、振動傳感器,監測設備運行狀態參數,為故障預警提供數據支持。
采集層:采用工業智能網關作為數據采集與通信的中心,可快速采集各類傳感器、儀器儀表、PLC等設備數據。并對采集的數據進行邊緣計算,如數據清洗、格式轉換、數據加密等,并通過5G/4G/WIFI/以太網等方式對接到云平臺或上位機中。
平臺層:搭建能耗監測管理云平臺,形成可視化數據界面,以直觀圖形、圖表展示各設備狀態及整體能耗情況,方便查詢數據變化與報警信息,從而運用數據分析進行改善升級,做出科學合理決策。
四、實現功能
1、實時能耗全景監測:管理人員通過能耗監測管理平臺,實時查看污水處理廠各設備及整體能耗數據,包括電耗、水耗、熱耗等。以動態圖表、組態模型展示能耗變化趨勢、設備能耗占比等信息,如實時顯示水泵、鼓風機等設備的功率曲線,直觀呈現設備能耗波動情況,便于及時發現能耗異常點。
2、故障預警與能耗關聯:設置故障告警規則,對設備運行狀態數據進行實時分析。當設備溫度、振動、電流等參數超出正常范圍時,系統立即發出故障預警信息,并關聯分析該故障可能導致的能耗變化。如電機軸承故障預警同時,提示能耗可能增加的幅度,為維修人員提供維修參考,提前預防能耗異常上升。
3、能耗數據深度挖掘:對長期積累的能耗數據進行深度分析,建立能耗與污水處理量、水質處理效果、設備運行時間等因素的數學模型。通過數據分析,找出能耗關鍵影響因素,為設備選型、工藝改進提供數據依據。如分析發現特定季節因水質變化導致某工藝段能耗升高,可針對性優化工藝參數或調整設備運行方式。
4、多部門協同與遠程管理:實現運行、維護、管理等部門的數據共享與協同工作,不同部門人員可根據權限查看、處理相關能耗數據與任務。管理人員通過移動端可隨時隨地查看能耗報表、接收報警信息、下達設備控制指令,提高管理效率,打破時間與空間限制。
5、報表生成與決策支持:系統自動生成日報表、周報表、月報表及年度報表,涵蓋能耗統計、設備運行時間、節能效果評估等關鍵信息。通過對報表數據的分析,為企業制定運營計劃、設備維護計劃、節能改造方案等提供量化決策支持,助力企業實現精細化管理與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站部分文章、圖片等信息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平臺所有,僅用于學術分享,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做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