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利用大數據技術,對6000萬戶中小企業互聯網公開數據監測分析顯示:近年來,中小企業生存經營能力持續增強,科技創新力逐步提升,業務競爭力不斷增強,人才吸引力逐步改善,數字化能力有序提升。
“我們對1.2萬名中小企業員工和4000余名求職大學生展開問卷調查,內容包括細分行業、員工規模及薪資變化、線上線下融合情況、大學生就業意愿等,并結合中小企業公開數據進行綜合分析。”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副主任張曉告訴記者,61.4%的中小企業員工認為,近半年所在企業經營狀況保持穩定或好轉,62.7%的中小企業實現盈利。
據介紹,為提高中小企業經營能力,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各地區各部門一道,通過一系列政策引導中小企業聚焦主業、發展差異化優勢,著力營造中小企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初步構建與中小企業成長相適應的政策體系。但也要看到,目前外部環境風險依舊嚴峻,內部周期性和結構性壓力并存,中小企業健康平穩發展仍面臨較大挑戰。
為此,張曉建議,要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完善要素支持體系,確保各項惠企政策落到實處,推動“政產學研用”協同融入中小企業產業鏈,激發其創新活力。同時,中小企業要加大研發投入,積極引進新技術,強化內部管理,優化運營流程,深耕細分市場,為用戶提供高品質、個性化、差異化的產品與服務。
數字化轉型是中小企業提升創新能力的關鍵舉措,是中小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以人工智能、5G、云計算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加快演進,中小企業可以利用數字技術完成業務流程自動化與智能化改造,通過數據分析提升生產效率和質量,降低運營成本。
調查顯示,2024年,61.5%的中小企業員工表示,所在企業采用線下與線上方式同步開展業務,大部分中小企業邁出數字化轉型步伐。“在線辦公領域的迅速發展,已成為助力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因素。”據張曉觀察,一方面,在線視頻會議、在線文檔編輯等應用愈加廣泛地融入中小企業日常運營活動,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快捷、低成本工具;另一方面,在線協同辦公幫助企業內部實現降本增效的同時,賦能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全鏈路數字化、智能化發展。
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涉及多個環節,需求也呈現場景化、個性化趨勢。“目前,不少數字化轉型服務商供給過于碎片化、難以整合,導致企業找不到適配的解決方案。”浪潮云洲工業互聯網副董事長、總經理龐松濤告訴記者,為解決上述難題,浪潮云洲建設運營了全國首個國家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從企業需求側出發,提供場景體驗、供需對接、人才培訓等服務,目前已匯聚700多家服務商,服務中小企業超1.2萬家。此外,還聯合山東省工信廳舉辦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雙走進”專場活動,有效連接服務商與企業,打造“痛點診斷—需求分析—方案對接—生態協同—轉型實施”的鏈條服務。
在青島,浪潮云洲與知業科技(山東)有限公司,共同建設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服務基地,吸引70余名企業代表參加,形成“政企研”協同賦能的數字化轉型服務矩陣。“我們與國家級機構、地方工信系統、行業協會合作,面向工業企業負責人、技術工程師開展數字化轉型培訓,著力提升企業數字素養、自診斷水平和轉型發展能力。”龐松濤說。
張曉建議,要通過財政補貼和稅收優惠,緩解中小企業資金壓力。推動企業上云用云,提升數據處理能力。加強中小企業數字化人才培訓,培養懂技術、會管理的復合型人才。在高校和職業培訓機構開設相關課程,為中小企業輸送專業人才。建立公共服務平臺,提供技術支持和資源共享服務,探索形成適合中小企業的成熟的數字化解決方案,推動大企業主動向社會輸出成熟經驗和技術。
“中小企業要充分利用數字化手段與上下游企業合作,共享資源、共擔風險,提高在產業鏈、創新鏈和價值鏈中的嵌入度,加快融入數字產業生態。另外,還要形成完整數字產業體系,增強產業生態的穩定性和抗沖擊能力。”張曉說。
來源:經濟日報
免責聲明:本網站部分文章、圖片等信息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平臺所有,僅用于學術分享,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做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