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分析
港口區域廣闊,照明設備數量龐大且分布分散,從碼頭前沿的裝卸作業區,到后方的倉儲區域,再到連接各處的道路,各類高桿燈、路燈、投光燈等一應俱全。以某大型綜合性港口為例,其照明系統涵蓋數千盞燈具,每天照明時長平均達10小時以上,能耗巨大。而且,港口作業具有明顯的晝夜差異與潮汐特性,不同區域在不同時段對照明需求不同。例如,碼頭前沿在船舶裝卸貨時需強光照明,而在船舶靠泊等待期間,照明需求可適當降低;倉儲區在貨物搬運高峰期照明要求高,夜間貨物存儲時則可減少照明強度。
痛點剖析
能耗數據采集困難:港口照明設備數據多、分布廣,目前主要依靠人工定期抄表,工作量大、效率低下且易出錯,無法實時掌握能耗動態。
照明控制粗放:多數港口照明采用定時開關或人工手動控制方式,無法根據實際作業需求和環境光照變化靈活調整照明亮度。如在陰天或多云天氣,自然光不足時,照明系統不能及時提高亮度;而在深夜作業量減少時,仍保持全功率照明,造成能源浪費。
設備狀態監測缺失:缺乏有效的照明設備運行狀態監測手段,工作人員無法及時知曉設備是否故障。往往要等到巡檢人員發現或作業人員反饋才進行維修,這期間不僅影響作業安全,還可能因燈具長期異常工作增加能耗。
能源管理決策缺乏依據:由于無法準確獲取實時、全面的能耗數據,以及對設備運行狀態了解不足,港口管理人員難以制定科學合理的能源管理策略。無法分析不同區域、不同時段的能耗規律,難以針對性地采取節能措施,實現精細化能源管理。
方案解析
1、系統架構設計
(1)感知層:在每盞照明燈具或照明配電箱內安裝智能電表、電流傳感器、電壓傳感器以及智能控制模塊。智能電表用于精確采集燈具能耗數據,電流、電壓傳感器實時監測線路電氣參數,智能控制模塊則負責接收遠程控制指令,實現燈具的開關與亮度調節。這些感知設備通過串口、網口等通信接口與物通博聯工業智能網關相連。
(2)傳輸層:物通博聯工業智能網關內置4G/5G、Wi-Fi、以太網等多種通信模塊。能夠實時串口一對多數據采集,將照明設備運行狀態、開關時間、工作參數等對接到遠程監控管理平臺中。此外,網關還支持邊緣計算、斷網重連、斷點續傳、鏈路加密、防火墻等功能。
(3)平臺層:數據上傳至物通博聯工業設備數據平臺或港口自建的能源管理平臺。平臺對接收到的能耗數據和設備狀態數據進行清洗、存儲、分析與可視化展示。為用戶提供豐富的應用功能,如設備地圖、設備看板、告警管理、遠程控制等。
2、功能詳解
(1)能耗數據實時采集與分析:物通博聯
工業網關實時采集照明燈具的能耗數據,包括有功功率、無功功率、電量等,并上傳至平臺。平臺對這些數據進行實時分析,生成能耗趨勢圖、能耗報表等,幫助管理人員直觀了解不同區域、不同時段的能耗情況。例如,通過能耗趨勢圖可清晰看到碼頭前沿在船舶裝卸作業高峰期的能耗峰值,以及倉儲區夜間能耗的降低趨勢,為能源管理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2)智能照明控制:根據港口不同區域的作業需求和環境光照變化,在平臺上設置照明控制策略。如在碼頭前沿設置根據船舶作業狀態自動調節照明亮度的策略,當船舶靠泊開始裝卸貨時,自動提高照明亮度;作業結束后,降低亮度。在倉儲區,利用光照傳感器反饋的環境光照數據,結合時間設定,實現智能調光控制,在自然光充足時自動降低燈具亮度,節約能源。用戶還可通過平臺遠程手動控制燈具的開關和亮度,方便靈活管理。
(3)設備狀態監測與故障預警:工業網關實時采集照明設備的運行狀態數據,如燈具的工作電流、電壓、溫度等。平臺利用數據分析算法對這些數據進行實時監測,一旦發現數據異常,如燈具電流過大、溫度過高等,立即觸發告警機制,通過短信、郵件、微信等方式通知維護人員。同時,管理人員可根據故障數據快速定位故障設備及故障原因,形成信息化的運維工作流程,記錄運維日志與執行進度,保障照明系統的正常運行。
(4)能源管理策略優化:基于對能耗數據和設備運行狀態的長期分析,平臺為港口制定個性化的能源管理策略。例如,根據峰谷電價時段,優化照明設備的用電計劃,在低谷電價時段適當增加照明設備的運行時間,在高峰電價時段降低不必要的照明能耗。通過對不同區域能耗數據的對比分析,發現能耗較高的區域,針對性地進行設備升級或照明布局優化,實現節能降耗的目標。
(5)可視化管理與報表生成:在物通博聯工業設備數據平臺上,以直觀的可視化界面展示港口照明系統的整體運行情況。通過電子地圖定位每盞燈具的位置,并實時顯示其能耗、運行狀態等信息。平臺還可根據用戶需求生成各類報表,如日報表、月報表、季度報表等,詳細記錄能耗數據、設備故障次數、節能效果等,方便管理人員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為港口照明系統的長期管理和優化提供依據。
免責聲明:本網站部分文章、圖片等信息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平臺所有,僅用于學術分享,如不慎侵犯了你的權益,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做刪除處理!